close
標題:
如何說明全幅相機比較能營造景深的感覺
發問:
因為個人認為自己對向機也算是小有研究 時常有朋友問我相機的問題 可是前幾天朋友問到 要怎麼營造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感覺 我跟她說你可以換大光圈的鏡頭或者把你的相機換成全幅相機 可是她不懂為什麼全幅單眼比一般的單眼比較容易營造這感覺 我跟他的解釋他也聽不懂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有比較簡單的解說方式 ? 更新: Inunu : 其實你說的這些我都懂 我是要跟認識的朋友說明 為什麼全幅相機在所有條件都與半幅相機相同時 清晰的區域會比較短 靠近被攝物之後景深會縮短這點他懂
最佳解答:
請看冼鏡光老師文章: 寫給新手:景深概論 http://blog.dcview.com/article.php?a=AjwGYQRkCz4NZQ%3D%3D 景深公式: f = 焦長 (eg 50mm) N = 光圈大小 (eg 2.8) C = 糢糊圓直徑 (APS-C 約 0.0201mm, 全幅 0.0289mm) u = 物距 (鏡頭邏輯中央離對焦物的距離) (2 * (f*f) * N * C * (u*u)) / ((f*f*f*f) - (N*N) * (C*C) * (u*u)) 一般會討論 "淺景深" 通常被攝物不會太遠 (否則根本淺不下來) 假設使用 APS-C, 35mm 鏡頭, f/1.8 光圈約三公尺拍攝 f = 35mm N = 1.8 C = 0.0201mm u = 3000mm 分母部份為基本上是 A - B 的型式: (35*35*35*35) - (1.8*1.8) * (0.0201 * 0.0201) * (3000 * 3000) 大約是 1,500,625 - 11,781 可以看到 B 部份不足 A 的百分之一, 為了方便在這裡忽略不計 因此景深公式被簡化為: (2 * N * C * (u*u)) / (f*f) 故可得景深長度與 > 光圈成正比 (f/後面的數值) > 焦長平方成反比 > 最大糢糊圓成正比 > 物距平方成正比 在 f, N, u 都固定的情況下, APS-C 的 C 比全幅來的短, 因此全幅的景深反而會比較深! 實際上拍攝則跟取景有關 因為 35mm 的鏡頭在 APS-C 上的視角涵蓋相當於全幅的 52~56mm 一換上全幅你馬上感覺... 被攝物看起來小好多, 只好往前走幾步去拍... 但這個動作已經改變了物距 u ! 假設你換全幅相機, 同樣 35mm f/1.8 拍攝, 物距現在只有兩公尺 f = 35mm N = 1.8 C = 0.0289mm u = 2000mm 你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代進公式計算, 但我只簡單列出兩者之間的變化 C 從 0.0201mm 到 0.0289mm, 因此 0.0289 / 0.0201 = 1.44 景深與 u 的平方成正比, 因此它的變化明顯很多: (2000/3000)*(2000/3000) = 0.44 總共的變化為 1.44 * 0.44 = 0.64, 不到原來的 2/3 也就是說實際是上使用時得以 *更靠近被攝物* 才造成景深縮短 2011-04-19 20:28:26 補充: 1. 從問題敘述我不知道你的理解程度 2. 在相同的拍攝條件下 (鏡頭, 光圈, 物距), 全幅景深範圍反而比較長 3. 既然景深和這幾項要素的關係你都懂, 物距和景深的關係對方也懂, 最後一段話已經足夠 2011-04-21 05:36:17 補充: 4. 建議把公式和冼老師的文章再看過一遍, 再不然去 google 查查 如果這些你都懂, 就不會 "要跟認識的朋友說明 為什麼全幅相機在所有條件都與半幅相機相同時 清晰的區域會比較短" 2011-04-21 13:39:31 補充: 其實重點完全在物距上 大大你補充上提到的對照條件雖然科學, 但不太實際 如果換個討論方式: 同樣一顆 50mm 鏡頭在全幅與 APS-C 機身, 同樣拍攝半身人像照 那使用 APS-C 一定需要更遠拍攝 (50x1.5) > 更長的物距 > 更深的景深 如果你朋友問, 那用 APS-C 跟 35mm (35x1.5約50) 鏡頭站一樣遠呢? f 從 50 變 35, 分母變小, 景深一樣會加長
其他解答:
如何說明全幅相機比較能營造景深的感覺
發問:
因為個人認為自己對向機也算是小有研究 時常有朋友問我相機的問題 可是前幾天朋友問到 要怎麼營造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感覺 我跟她說你可以換大光圈的鏡頭或者把你的相機換成全幅相機 可是她不懂為什麼全幅單眼比一般的單眼比較容易營造這感覺 我跟他的解釋他也聽不懂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有比較簡單的解說方式 ? 更新: Inunu : 其實你說的這些我都懂 我是要跟認識的朋友說明 為什麼全幅相機在所有條件都與半幅相機相同時 清晰的區域會比較短 靠近被攝物之後景深會縮短這點他懂
最佳解答:
請看冼鏡光老師文章: 寫給新手:景深概論 http://blog.dcview.com/article.php?a=AjwGYQRkCz4NZQ%3D%3D 景深公式: f = 焦長 (eg 50mm) N = 光圈大小 (eg 2.8) C = 糢糊圓直徑 (APS-C 約 0.0201mm, 全幅 0.0289mm) u = 物距 (鏡頭邏輯中央離對焦物的距離) (2 * (f*f) * N * C * (u*u)) / ((f*f*f*f) - (N*N) * (C*C) * (u*u)) 一般會討論 "淺景深" 通常被攝物不會太遠 (否則根本淺不下來) 假設使用 APS-C, 35mm 鏡頭, f/1.8 光圈約三公尺拍攝 f = 35mm N = 1.8 C = 0.0201mm u = 3000mm 分母部份為基本上是 A - B 的型式: (35*35*35*35) - (1.8*1.8) * (0.0201 * 0.0201) * (3000 * 3000) 大約是 1,500,625 - 11,781 可以看到 B 部份不足 A 的百分之一, 為了方便在這裡忽略不計 因此景深公式被簡化為: (2 * N * C * (u*u)) / (f*f) 故可得景深長度與 > 光圈成正比 (f/後面的數值) > 焦長平方成反比 > 最大糢糊圓成正比 > 物距平方成正比 在 f, N, u 都固定的情況下, APS-C 的 C 比全幅來的短, 因此全幅的景深反而會比較深! 實際上拍攝則跟取景有關 因為 35mm 的鏡頭在 APS-C 上的視角涵蓋相當於全幅的 52~56mm 一換上全幅你馬上感覺... 被攝物看起來小好多, 只好往前走幾步去拍... 但這個動作已經改變了物距 u ! 假設你換全幅相機, 同樣 35mm f/1.8 拍攝, 物距現在只有兩公尺 f = 35mm N = 1.8 C = 0.0289mm u = 2000mm 你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代進公式計算, 但我只簡單列出兩者之間的變化 C 從 0.0201mm 到 0.0289mm, 因此 0.0289 / 0.0201 = 1.44 景深與 u 的平方成正比, 因此它的變化明顯很多: (2000/3000)*(2000/3000) = 0.44 總共的變化為 1.44 * 0.44 = 0.64, 不到原來的 2/3 也就是說實際是上使用時得以 *更靠近被攝物* 才造成景深縮短 2011-04-19 20:28:26 補充: 1. 從問題敘述我不知道你的理解程度 2. 在相同的拍攝條件下 (鏡頭, 光圈, 物距), 全幅景深範圍反而比較長 3. 既然景深和這幾項要素的關係你都懂, 物距和景深的關係對方也懂, 最後一段話已經足夠 2011-04-21 05:36:17 補充: 4. 建議把公式和冼老師的文章再看過一遍, 再不然去 google 查查 如果這些你都懂, 就不會 "要跟認識的朋友說明 為什麼全幅相機在所有條件都與半幅相機相同時 清晰的區域會比較短" 2011-04-21 13:39:31 補充: 其實重點完全在物距上 大大你補充上提到的對照條件雖然科學, 但不太實際 如果換個討論方式: 同樣一顆 50mm 鏡頭在全幅與 APS-C 機身, 同樣拍攝半身人像照 那使用 APS-C 一定需要更遠拍攝 (50x1.5) > 更長的物距 > 更深的景深 如果你朋友問, 那用 APS-C 跟 35mm (35x1.5約50) 鏡頭站一樣遠呢? f 從 50 變 35, 分母變小, 景深一樣會加長
其他解答: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去這兒問會比較有答案 www.forum.pentaxfans.net [每個相機網都可以,只是我是用pentax的.]FBEFE3C2E0474026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