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標題:

1金元寶=100銀元寶=10000銅錢嗎??

發問:

aa.jpg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1金元寶=100銀元寶=10000銅錢嗎?? 1金元寶=100銀元寶=10000銅錢嗎?? 跟古代的兌換方式是一樣嗎??

最佳解答:

1金元寶=100銀元寶=10000銅錢嗎? A:這數據不夠具體,無法正確推斷,就清代以前的中國而言,金,銀,銅對兌的比例是波動大的,如何兌對,要看金屬的成色,重量,當時的時代背景等等來分析. 跟古代的兌換方式是一樣嗎?? A:當然不可能,中國金銀本位制,早已廢除數十年了....且在現今貨幣制度下也不適用這制度.... ----------- 以下是介紹古代金銀兌換方式 古裝戲裏用銀兩做錢的單位,那麼 一兩 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?看看下面這個推導: 1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,各朝不同,特別是秦漢代以前。這裏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: 一文製錢(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) 一兩 白銀 一兩 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,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,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。 兌換關係 銅錢,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,是常常變動的,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。根據以下描述: “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: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:10,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,達到1:20。”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~11兩白銀。再有: “道光初年,一兩白銀換錢一吊,也就是一千文;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,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製錢一千六七百文了。咸豐以來,銀價猛漲,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製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。” 可知正常情況下,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~1500文銅錢,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。 2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,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,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“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”的問題。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,10枚重1兩,千文重6斤4兩;清順治年間,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,後又增為一錢四分,則每千文重八斤十 二兩 。古代“兩”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,而“斤”則大約是700克左右。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。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(人民幣,要換成台幣再乘4.5就可知對兌比例)如下: 黃金:100元/克 白銀:3元/克 黃銅:0.02元/克 推算結果為: 1兩黃金:約值4000元 1兩白銀:約值90元 1枚銅錢(1文製錢):約值0.1元 3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,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,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。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: “上 白米(石)九錢五分中白米(石)九錢二分六厘八錢下白米(石)八錢三分白麵(斤)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” 還有 “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,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、大名府、宣化府的糧價,以穀子、高粱、玉米三種糧食計算,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 分。” 根據1石=100斤=70公斤計算,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/公斤計算,可得到以下平均值: 1兩白銀:約值170元 1枚銅錢(1 文製錢):約值0.2元 4 結論,根據上面的推算,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,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,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,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,便於換算,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,筆者建議,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,採用以下換算系統,即方便又有感覺: 1兩黃金=人民幣2000元=10兩白銀 1兩白銀=人民幣200元=1000文錢=1貫(吊)錢 1文錢=人民幣0.2元 另外:1石米=1兩白銀 聲明: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,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,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。 5 驗證,下面提供一些古代資料,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,提高感性認識: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=唐朝時,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;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=清朝的局級幹部,年薪9千元; 三年清知府,十萬 雪花銀=那些當官的,那個家裏沒有個幾千萬的? 乾隆初年,捐一個道台需 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 銀子=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,明碼標價。

其他解答:

古代用錢稱之為"稱量貨幣,現在用錢為"不兌現貨幣"我們很習慣的2000元鈔票可換到200枚十元硬幣,不會有問題,但在古代常會因銀銅產量的變化有所不同.. 雍正七年(1729),清廷意固定銀銅錢比價,清世宗的上諭將其間說的很清楚:「錢為國寶,固貴流通以利民。然必權衡輕重,使得其平,方能便民而無弊。近聞直隸及奉天等處錢價過賤,民間貿易,物價必致虧損,且恐奸弊從此而生。著該督及奉天府尹,飭地方官通行曉諭,嗣後每銀一兩止許換制錢一千文。並著該部行文各省一例遵行,以為經久平準之定則」(《清朝文獻通考》,卷15,〈錢幣〉三,頁4987。)「良法」與市井之間的落差太大,貨幣市場上的銀錢比價不會因為政府強制規定「每銀一兩止許換制錢一千文」而固定,清高宗後來在多次嚐試固定錢價失敗後,即認識到「市井之事」應該「以不治治之」的道理。乾隆十三年(1748)五月乙酉的「上諭」說:「市井之事,當聽民間自為流通,一經官辦,本求有益於民,而奉行未協,轉多扞格。曩者京師辦理錢價,屢變其法,迄無成效。後乃以不治治之,即小有低昂,亦不見其騶長至於倍價,此其前車也」。 上一段文字提到清初清廷有官價規定,,但每到繳稅時期,因清廷只收白銀,,而市井交易常以同錢為主,,必須要到錢肆兌成銀子,,便造成銀貴銅賤,往往是1200錢才能兌一兩銀子,甚至於達1500錢.. 這種情況每朝每代均不同,,,先秦戰國時付錢購物,,不是算錢多少個,而是秤錢有多重...清朝也常會有私鑄小錢出現,,付錢時就要付較多個... 清末民初機器鑄幣開始,,常出現十文銅錢,,也就是上頭常有"當制錢十文",政府發出來時是以十文價發出,,但到市肆常只能當二文或三文用,,因其重量差不多是二文(三文)重... 明清常用貨幣是以銀銅為主,,金幾乎是甚少為貨幣流通..|||||不能用古代換錢的方式相比~~ 因為每個年代換錢的定義不同~~ 而且也必須了解國力的強弱~~ 建議你可以參照國際價格會比較保障一點~~FBEFE3C2E0474026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jtnvdt 的頭像
    njtnvdt

    百科全書

    njtnvd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